“我们社区里你最喜欢的玫瑰开花了。早点回家吧。”

工作中的杜贤利(左)。 受访者供图

“麻烦你们转给杜主任,钱不多,盼她早点好起来回到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很想念她……”12月4日,86岁的张贵海来到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居委会,从兜里翻出3000元现金——这些钱是他刚从退休工资卡上取出的。

在社区工作了20年的优秀干部杜贤利身患重病,正在医院急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和张贵海同样牵挂她的,还有辖区5000多居民,都在盼她早点回到双钢路社区这个“家”。3天来,社区已自发捐款12万多元,其中有不少都是老年人的退休金……

忙得停不下来的杜主任病倒了

杜贤利的病情还未公开时,就有细心的居民先发现了。“杜主任每天都忙于工作,基本停不下来,微信步数最高有34000多步,最低也是14000多步,平均都有2万多步,长期‘霸占’朋友圈微信步数榜首,怎么突然这么少了?”居民陈爷爷跑到居委会找杜主任,那个熟悉的座位上却空荡荡的。

今年6月29日,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贤利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昏迷不醒,被送到重医附一院救治,最后被确诊为“左脑动脉瘤出血”。做了紧急开颅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经过40多天抢救,仍然大面积脑梗塞,造成右侧偏瘫,双肺炎症,双侧股间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

杜贤利的病情反复加重,10月底和11月再次分别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目前正在急救,尚未脱离危险。

杜贤利发的上一条朋友圈停留在6月下旬。之前,她每天或隔天都会发几条信息,全是关于社区工作的。

“什么都要管”的社区干部

“她对社区的爱太深沉了,早把社区当成了家。我甚至还‘怪’过她……”重医附一院的病房里,杜贤利的先生曾林忧虑地看着陷入昏迷的妻子,很是心疼。

曾林说,20年来,春节、国庆等节日,妻子都没在家里过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忙碌。有时曾林去接妻子下班,晚上10点办公室里还灯火通明。每天下班吃完饭,杜贤利又坐进书房加班,经常次日凌晨一两点才睡下。

杜贤利为辖区内的每栋楼都建了一个居民服务群,手机里30多个居民群,信息声整日响个不停。她下班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手机与居民联系,一件件处理问题,直到全部处理完,才安心睡觉。

有一回,杜贤利好不容易休假,夫妻俩和几个好友聚会。一个电话打来,说是社区部分居民楼停水。她立即进入到上班状态,马不停蹄地拨打一个个电话,联系水厂、城管、社区人员……“停水这事不该你们管吧。”朋友看不下去了。“我们要不管的话,居民生活不方便啊!”杜贤利笑笑,扭过头继续打电话,直到事情解决。

此前有一阵,杜贤利恢复得较好,还能说话。9月30日,她在病床上醒来后,突然冒出一句:“明天是国庆节,我要去加班……”护士们都看得心里酸酸的:“杜老师,你这么拼啊!”

“最小”的官“天大”的事

杜贤利的“拼命”,全社区都知道。居民张贵海这样形容她——最“小”的官,把老百姓的事当做“天大”的事。

“居民不管有什么事,都爱找她。哪怕是周末,一个电话她就跑来,从没抱怨过。这样的基层干部太让人心疼和敬重了!”

张贵海居住的老居民楼需要加装电梯,但遇到多重困难和阻力,前后耗费了好几年,大会小会开了无数次。选什么电梯最安全?电力如何解决?杜贤利也上上下下跑了无数次,从中协调。

“她的世界就是围着社区转,很拼!” 双钢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敏是一名90后,2019年来到社区工作。当年国庆节晚上,一醉汉躺在阳台上吸烟,烟头烧着棉絮引起明火。社区工作群刚通报了情况,李敏便看见一个身影飞快地跑来。“我们社区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需要爬坡上坎,比较费力。跑近了才知是杜主任!”当时,杜主任已年近五旬,“我们20多岁的也跑不过她!”杜贤利迅速处理了突发事件,其利落和果断让李敏佩服。

社区常住居民5000多人,杜贤利大部分都叫得出名字来。她每天上班后,必先去社区转一圈。李敏佩服地说,在这个老旧社区里,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老人多、老建筑多,管理起来很费心。

“社区的事情都很琐碎,但在杜主任眼中,居民的事情无小事。”独居老人反映半夜有野猫进屋捣乱,她要管;老人退休金没到账,她要管;哪家和邻居吵架了,她也去管。

杜贤利2001年5月进入社区工作,连续多届任重庆市渝中区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渝中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渝中区优秀社区工作者”,而双钢路社区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社区被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模范社区,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高层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示范点……

现在,那个生龙活虎的杜贤利倒下来了,110斤的“女汉子”瘦得只有70多斤。看着陷入昏迷,插着呼吸管,长发被剪掉的妻子,曾林心疼极了。

老人揣着退休金为她捐款

心疼杜贤利的,不只有她的亲人朋友,更多的“家人”(辖区居民)也在牵挂着她。

杜贤利病重后,无法使用手机,由丈夫曾林帮她保管。每天都会接到10多个电话,都是居民打来的,由于医院规定,居民们无法到现场看望,只能通过电话询问病情。有一次,一位居民在电话那头哭起来:“平时打这个电话,都是杜主任接,习惯了听到她乐呵呵的声音……现在却……我能看一眼她吗?”曾林含着泪,拍了一张杜贤利在病床上的照片,给牵挂她的居民发过去。

在双钢路一号10栋,杜贤利的办公室,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去打扫卫生,保持整洁,都希望她能早点回来。

杜贤利病情不断反复,每天面临高昂的医疗护理费用。曾林说,按照目前的治疗计划,后续治疗至少还需要100万元。无奈之下,他在网上发起了求助。

“少了,这点钱太少了,但卡里就只有几千元了……”张贵海着急地念叨着,“杜主任治病还需要这么多钱,可怎么办啊……”

得知杜贤利的困难后,渝中区委组织部、区人大常委会送去了慰问金,区人大街工委进行了慰问,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组织了捐款,辖区居民、单位都行动起来。不少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不懂在网上操作,就带着现金跑到居委会。辖区内的中冶赛迪、重庆市科协等也都在发动员工捐款。截至12月3日,社区已收到12.4万多元,街道收到约3万元,人大代表小组筹集到2.3万元……

“杜主任,咱社区里你最喜欢的蔷薇花开了。你早点回来看看,好吗?”在社区微信群里,居民发出信息,他们都在等着这个叫杜贤利的社区干部,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回“家”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