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记得一位友人曾问过我:你觉得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我愕然,从未细想过这个问题,就好似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原是车轱辘话,皆指人性之两面,又能有何区别?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这句源自英国诗人萨松(Siegfried Sassoon)的经典名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 ”被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作者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他来自伦敦优渥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伦敦上流阶层人士,且颇富文学才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战功赫赫。

然而,战争的洗礼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与快乐,反而是战场的残酷和战友的阵亡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不堪心灵的痛苦创伤,于1917年申请退伍。

回到家乡后的他,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作品大都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激励人们珍惜爱与和平。

他的代表作正是这篇《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其中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句,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经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不得不说,相较英文,中文之美,浑然天成,仅字数韵律之美感,便可久久绕梁,不绝于耳,若加之对仗平仄更不消说。

细想数日,才稍稍理出头绪,众人皆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仿佛共识即是共识,经典原是经典,又如何能推翻?

人人心中皆有猛虎,虎穴围外蔷薇丛生,然人心本自带奇香,亦好似蔷薇簇簇,而虎踞于外,伺机而动,非恰恰时不可动也;细究谁守护谁,如何表里,孰重孰轻,实难说破,似因人而异,因事而归。

猛虎和蔷薇看似对立,实则调和共生,过于阳刚或过于阴柔都不是久生之道,过刚易折,柔弱易摧,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不是落得莽撞拙略,失了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气度,便是流于怯懦无力,昏昏碌碌中被磨平了心志。

细嗅猛虎又如何,心中百香合围,非知者不可得,也是一番境界,得之方悟,许这里才是一方不二净土。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原诗中对于人性矛盾调和的细腻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回味良久。

附原诗赏析: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 各执一词 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 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人生在世,唯一不变的是自伴一生。

爱是信仰,和平是信仰,诗歌亦是信仰。

外境再混沌,世事再无常,都别忘了为自己辟出一处蔷薇园,但愿这整日熏嗅之猛虎,久而久之也因此化了性情,二者交互而伴,不食不伤,相应相吸,互为慰籍,如此平和而处,了却这漫漫残生,岂不甚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是心有蔷薇,细嗅猛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